【暑期社会实践】党委书记戴红星带领学院“航行瓷刻”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赴景德镇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航空报国”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20日至21日,学院“航行瓷刻”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通过“学在前”、“用当时”、“思未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瓷都”、跟着航空蓝的笔墨绘“瓷器”、顺着新时代的洪流践“瓷行”,共同感悟非遗陶瓷艺术和航空报国精神相互交融的魅力。学院党委书记戴红星,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肖伟涛参加活动。
学在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瓷都”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位于景德镇老城区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蕴藏着瓷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被誉为景德镇的“活化石”。20日,实践队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景德镇的足迹,来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走进南麓遗址、御窑博物馆和明清窑作群等地参观学习。
在明清窑作群手工制瓷技艺长廊,踩泥、拉坯、刻花、画坯、施釉......每一道制瓷工序的档口前,实践队员都会停下脚步,认真欣赏非遗工匠们娴熟的制瓷技艺,不时感叹瑰宝瓷器成型之路的博大精深和来之不易。看着御窑博物馆展物和南麓遗址介绍栏中出现的二维码,实践队员好奇的拿出手机扫描,仔细阅读了包括器型、胎质、釉质、纹饰与底款、彩绘发色、装烧痕迹、尺寸等在内的藏品信息,了解了藏品和古人制瓷背后的中国故事。
用当时,跟着航空蓝的笔墨绘“瓷器”
21日,实践队专程拜访了中华国礼瓷创作者、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首届工艺美术杰出青年、景德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晓武。“2002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问题辍学谋生,我从一个小村庄来到景德镇拜师学艺,开始了自己的陶瓷艺术生涯......”在石晓武老师工作室,实践队详细聆听了石晓武老师讲述自己从农村小孩到省级大师、从陶瓷初学者到非遗传承人的个人和艺术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和不易,感受到了老师“一生只为一事谋”的坚定信念。
为借助陶瓷艺术载续航空报国精神,将非遗文化和航空文化有效融合。在石晓武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纷纷拿起画笔,创作出了一大批以航空元素为题材的陶瓷作品。“日新自强、知行合一”、“航空报国梦,终身蓝天情”、“红情蓝梦”......队员们在白胎瓷上用校训等文字表达了自己投身航空事业、励志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以飞机、校徽、兰花等图案标识展现出了“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精神。
思未来,顺着新时代的洪流践“瓷行”
在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戴红星结合实践内容和学校实际,为实践队员上了两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参观陶瓷艺术过程中戴红星讲到:“千百年来,景德镇工匠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以陶瓷为载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展现的淋漓尽致。希望全体实践队员牢牢把握学习机会,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了解陶瓷文化,将‘道技合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在实践队创作作品前,戴红星强调:“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一样,都是一大批‘坚持理想、守正创新’的前辈们,用执着和奉献创造出来的伟大成就,实践队员要在深刻理解陶瓷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将航空元素与陶瓷艺术相结合,以瓷为媒表达航空报国情怀,向传统艺术致敬,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回校以后,将会把在景德镇学习到的艺术之美,体会到的工匠精神毫无保留的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让更多人了解景德镇,了解陶瓷,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者。同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要向景德镇的工匠们一样“择一事钟一生”,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之中,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南昌航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