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兢兢业业谱新曲 执著追求铸华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7-08 09:23:39 浏览次数: 【字体:

 ——访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项目指导老师陈乐平副教授

他的学问,透着厚实和笃敏;

他的为人,透着朴实和高贵;

他的育人,透着温暖和付出;

他,就是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项目指导老师、我校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乐平副教授。

推开陈乐平副教授办公室的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在陈老师淡淡的笑容中,采访就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兢兢业业    学生工作谱写新曲

在今年4月举行的的我校第七届昌航科技榜暨三小竞赛活动中,陈乐平老师和学工办精心部署和具体指导了材料学院学生参赛的具体事宜。在第一次立项中,材料学院只有3项立项,但经过陈老师的不懈努力,学院第二次立项项目就达到了20项,立项经费达6万余元,居全校前列。在他带领下的材料学院参赛作品也获得了“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7项,并获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

更可喜的是:在529日至30日举行的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中,陈乐平老师指导学院黄松同学的作品——《高性能电子封焊模具的研制》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资格,并在省决赛中得到了省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在全省22所高校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另外,材料学院学生凌礼恭荣获了科技发明类“二等奖”,倪中行、贺荣两位同学各荣获科技发明类“三等奖”,在我校荣誉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黄松同学的作品也将于今年10月代表我省、我校参加全国总决赛(我校两项参加全国“挑战杯”总决赛中的一项)。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省赛区决赛的比赛中,凭着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工作成绩,陈老师还被评为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杰出工作奖”的光荣称号。但是陈老师对荣誉看得很轻,对于这些,他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和我们谈太多。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可想而知,他们当初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与挫折:从课题的理论方案设计到课题组正式着手展开实验工作、从处理数据直至项目取得成果、从为项目申报专利到发表科技论文,就这样,陈老师一直和课题组的学生度过了那段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日子。

在课题无数次走入死胡同而举步为艰的时候、在课题组学生们彷徨而不知所措的时候,陈老师总是这样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你们选择的永远不应该是放弃,因为你们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在他悉心的指导和鼓励下,课题组一次又一次的总结经验,改进方案,甚至从头再来,他与课题组一起夜以继日的攻关,使课题一次次柳暗花明,成功走到了江西赛区的最后。正如课题组成员黄松同学说的那样:“陈老师以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慈父般的呵护站在课题组的背后,他是课题组最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脚踏实地    科研之路铸就华章

其实,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只是陈乐平老师多年来在昌航这片热土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辛勤工作所获荣誉中的冰山一角。

天道酬勤!十余年来,在科学研究水平方面,陈乐平教授主持了省一级重点项目“粘胶纤维生产中特种不锈钢的研究”、省材料中心基金课题“稀土对ZM5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骨干参加航空科学基金“SiC(w) /ZrO2n/MoSi2n复合材料制备及强韧化机理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达30余项。并先后在国家刊物和省级刊物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匣钵粉和多微孔性匣钵砂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发表于《铸造技术》杂志,该论文被国外刊物《CHEMICAL ABSTRACTS》摘录、独著,论文“砂轮成型模具钢(JK3)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发表于《国外金属热处理》杂志、论文“Effects of Heavy Rare-Earth on Thermal Physical Paramcters of High Heat-Resisting Hot-Work Tool Steels”发表于《第三届国际稀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论文“稀土元素钇对ZM5合金组织的影响”发表于《铸造技术》杂志(E I收录)……

与此同时,陈教授主持的省一级重点科研项目“粘胶纤维生产中特种不锈钢的研究”获199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省攻关项目“高强韧冷作模具钢(JK2)及表面强化技术研究”获199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更值得一提的是,陈乐平教授关于“回收再生废旧合金材料的方法”、“一种泡沫镁制备工艺”等两项方法和工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谈起这些凝聚着自己心血的科研成果,陈老师仿如在说自己的孩子,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欢喜的背后是什么呢?陈老师没有告诉我们,但我明白,从项目单纯的设想到一遍一遍琐碎、冗烦的实验、论证,最终设想变现实,中间要经历的实在太多太多;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样的挫折与坎坷并一一克服,这种精神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努力进取、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的完美展现吧。

真诚真心   学生工作稳步发展

一个视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有如自己孩子的人,又是如何处理行政工作岗位上的事呢?和材料和金属打交道可不比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啊!这个大胆的念头一旦冒出我便一吐为快。“和人打交道和与材料打交道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那就是为人要真诚真心、平等待人!”陈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喜欢跟周围的同事、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积极与学院老师、学生架起“连心桥”。

为充分了解最基层的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更好地指导学院学生工作的平稳有序的进行,身为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陈乐平老师总不忘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甚至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学院两委会部长例会,基层班级会议以及各项学生团体活动,真正做到深入到最基层的学生中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如 “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和江西赛区一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040111班学生何晓莹非常感谢陈老师在比赛前曾多次在百忙之中找她谈心,帮助她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烦恼和问题,甚至亲自为她照相摄影、拍DV以便做好记录,还主动替她承担了上北京比赛的费用申请、行程安排等,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诸如此例,还有很多很多。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材料学院的学生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 075月至0812月举行的由我校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科技处、教务处、计财处、学生会主办的校首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材料学院由于卓越的工作业绩,成为了此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承办单位。材料学院20052006年度均荣获学校考研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除此,还在学校各项文体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学院的学生工作呈现出工作思路有了新突破、形成了新特色、呈现了新亮点,学生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学院学生工作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陈老师非常亲切!”这是他的很多学生对他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对待学生,陈教授非常的宽容,虽然是材料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也有很多的光环围绕,但他从不摆架子。他总说,他喜欢学生管他叫陈老师,而不是其他的。而在学生的眼里呢,他是一位教学方法多样、关心学生、平易近人而又极具亲和力的老师。上过他课的学生都对陈老师赞不绝口,陈老师在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教学奖工作中荣获一等奖。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工作方法在我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在采访中,陈老师这么说:“教师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是个良心活儿,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因而一个老师的责任心便成为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要教育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致知、如何诚意、如何正心,让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将来才能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经世致用呀。不过光有高度的责任心还不够,必须要有爱心,学生们也是我自己的孩子啊。要以爱心为基础,再加上一颗责任心,这才是驱使我干好工作的动力。”

进入南昌航大以来,陈老师并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钟情的学生工作。然而,这多年的辛勤工作,却像一颗颗细腻而又完美的音符谱写出了一首豪壮的奉献者之歌;数十年科研之路上的艰辛、执著追求结出累累硕果,铸就人生华章;数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有如一块块坚实的砖石,在陈老师人生的图板上铺出了一条成功者奋进的轨迹,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材料学院  郑朝会  黄松  孙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