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008)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在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热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金属材料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制备、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热加工工艺与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材料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种材料的结构、组成、物理化学性质、材料性能,具有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应用、热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应用和光伏材料制备的初步能力。
3、具备本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及电子技术、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技能。
4、具有独立获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的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三、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技术、钢的热处理、有色金属及热处理、热处理设备、电化学及测试、金属腐蚀学、涂料与涂装工艺、电镀理论及工艺、材料加工原理、现代铸造技术、塑性工程基础、焊接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薄膜制备。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
机械零件设计、机器测绘、金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共41周。
五、标准学制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航空企业、国防和地方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培养方案体现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毕业生主要面向航空、国防各大中型企业,成为航空企业热加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程第一线的主要技术力量,并为江西地方企业和沿海地区的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为了适应航空企业及地方经济对金属材料工程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为四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方向一主要有钢的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有色金属及热处理、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等课程;方向二主要有金属腐蚀学、电化学及测试、电镀理论及工艺、涂料与涂装工艺等课程;方向三主要有材料加工原理、现代铸造技术、塑性工程基础、焊接工程基础等课程。方向四主要有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薄膜制备等课程。教学中加强了有色金属热处理、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介绍,具有明显的航空特色;专业任选课涵盖了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专业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深造或就业。
本专业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热加工工艺与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四个专业主修方向,每个学生至少学习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和相应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七、有关说明
1、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06.5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2580 学时, 159.5 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 41 周, 41 学分,素质拓展教育 6 学分。
2、各类选修课均应满足最低学分要求,其中,全校综合教育选修课要求达到6学分。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包含时政与国情省情教育,由思政部统一组织。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计划64学时,另外安排32学时用于课外实践,由思政部统一组织实施。
5、学生除获得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学分外,还必须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每学年另外安排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6、本方案是按照中等程度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制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安排选课计划。学有余力者,还可以辅修其他相关专业(方向)课程。